1、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的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 ○教学目标
(资料图片)
3、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4、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11 春。
5、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6、 ○教学重点
7、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8、 ○课前准备
9、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10、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11、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12、 ○教学内容
1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4、 ○教学设计
15、 整体感悟
16、 ①导入新课
17、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18、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19、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20、 ②感知内容
21、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11 春》。
22、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23、 勾勒轮廓
24、 春草图——草报春
25、 春花图——花争春
26、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27、 春雨图——雨润春
28、 迎春图——人迎春
29、 研读与赏析
30、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31、 ①潜心精读:
32、 [问题组]
33、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34、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35、 c、读一读,读出情。
36、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37、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38、 [明确]
39、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40、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41、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春天是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42、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43、 【教学设计A】
44、 创意说明:《春》是贮满诗意的美文,要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审美阅读。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中,深入文中,去寻美、品美。通过阅读,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并培养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45、 教学步骤:
46、 一、导语: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个人的心中都藏有一幅迷人的画卷。对于春天,有的人吟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惆怅,有人唱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伤,而朱自清却被春的活力所感动,谱写了一曲春的赞歌。
47、 二、情景朗读(运用多媒体课件)。
48、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9、 本文结构明晰,对春的赞美一气呵成: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抒情线索行文。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划出三个部分的起止点吗?(屏显:盼春—绘春—赞春)
50、 四、提供下列问题,学生品读时思考:
51、 1.作者怎样突出“盼”的急切心情?
52、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景?分别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征?
53、 3.作者赞春时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54、 五、交流各组讨论的情况,明确以下要点:
55、 1.文章运用反复手法突出一个“盼”字(“盼望着,盼望着”,注意在朗读中体会)
56、 2.作者具体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图景(梳理如下):
57、 ①春草图(草报春):a.钻、嫩、绿、满——草;b.坐、躺、滚、踢、跑、捉——人。
58、 ②春花图(花争春):a.态:赶趟儿;b.色:像火、像霞、像雪;c.味:甜。
59、 ③春风图(风唱春):a.触:抚摸;b.味:泥土气息、草味、花香;c.声:鸟声——清脆、婉转,短笛——嘹亮。
60、 ④春雨图(雨润春):a.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b.状:斜织、薄烟;c.景:树叶儿绿、小山儿青、灯、火、房屋。
61、 ⑤迎春图(“一年之计在于春”)。
62、 3.三个比喻句:“新”“美”“力”。
63、 六、再读,体味文中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蕴含着对春来临的无限珍惜、无限喜悦!你能找出蕴含着作者感情的语句吗?(答案不求统一)
64、 七、熟读,品味课文的美点。恰当的词语、优美的句子,都是美点。(学生找出自认为优美的词句加以品析,言之成理即可)
65、 例句:1.“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体现不经意间春天悄然而至,写出作者惊喜之情,“钻”突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生命力。)
66、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写出了动态,若用“叫”,只能表现声音。)
67、 3.三个比喻“像娃娃,像小姑娘,像青年”可否颠倒顺序?(不能,不仅写出春的新、美、活力的特点,更体现不断成长的过程。)
68、 八、背诵。美不仅可以欣赏,也是可以积累的。根据板书提示竞背几幅图。
69、 九、小结:春天,在作者笔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正如文中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愿我们珍惜大好年华,好好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用生命的彩笔绘出绚丽的春天。
70、 【教学设计B】
71、 创意说明: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可在自主学习上创设情境。以整体感知为基础,让学生独立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讨论中发表各自的见解。通过个性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72、 教学步骤:
73、 一、导入春,从古至今,有多少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美丽的诗篇。竞背、竞唱含有“春”的诗歌及歌曲。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探讨一下这篇文章为什么脍炙人口、令人陶醉?
74、 二、配乐朗读(运用多媒体课件)
75、 三、整体感知:
76、 1.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请你标出起止点,并在下面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动词分别加以概括:
77、 ()春——()春——()春(盼、绘、赞)
78、 2.细读绘春部分,说说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79、 四、自主研读,提出质疑。
80、 五、结合学生质疑,组织学生着重讨论下列问题(可酌情增减):
81、 1.作者为什么先写山、水、太阳,而不是一开始就写春草、春花等?(先总括性地写,由大及小,由宏观到微观,符合观察的顺序)
82、 2.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83、 3.为什么不说“小草悄悄地从地里长出来”而说“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
84、 4.为什么说蜜蜂“嗡嗡地闹着”而不说“嗡嗡地叫着”?
85、 5.为什么要用三个不同的喻体比喻春天?
86、 六、朗读训练(学生找出精彩语句或段落有表情地朗读)
87、 【教学设计C】
88、 创意说明:读读—说说—写写,本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它的着眼点是“说”和“写”,即应用。“读”是为了“说”和“写”。也许只是一句生动的比喻,也许只是一组富有文采的句子,长期训练,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成
89、 就感:“我也可以写出这么美的句子!”这对他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90、 教学步骤:
91、 一、导入(略)
92、 二、整体感知(略)
93、 三、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说明为什么喜欢。
94、 比如,第1段:用反复手法,描绘出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热切。
95、 第4段:春花图,使用各种手法:拟人、比喻、排比,虚实结合,描绘百花盛开、五彩缤纷的景象。
96、 四、纵观全文,作者描绘春的美丽画卷,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97、 蕴含的感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
98、 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出。比如,第一段:用反复与盼望之切,热爱之深。第四段:用“母亲的手抚摸”写春风拂面的感觉,若是不爱,何以充满感情?课文末三段:三组有力的排比句,写出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用一个成长的过程,赞美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99、 五、你认为应该怎样利用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100、 言之成理即可。例如: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101、 六、出示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一段文字描绘景物,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102、 七、交流评比。
103、 【资料整合平台】
104、 1.朱自清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创作。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其他党派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105、 2.春趣
106、 张峻屹
107、 春天,总是悄然而至的。凛冽的风变得柔和起来,太阳也愈加暖烘烘的。僵硬的土地已变酥变软,向阳背风的墙根或土堤边,枯萎的小草开始长出嫩绿的芽芽。正是在这个时候,你对于古诗中描绘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梦幻般景象,才有真实而深切的感受。
108、 不几日,房前屋后的空地里,村外的野坡上、沟渠边,苦苦菜、燕子尾、大碗花、蒲公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都从土里钻出或白或绿或黄或紫的芽芽,就连土筑的院墙顶部的茅草堆里,也不知不觉地冒出许多绿针来。
109、 村里的孩子们开始活跃起来,整日在野外狂跑嬉闹。玩累了,在避风的土窝窝里,晒着暖洋洋的日头,美美地睡上一觉,也是常有的事。文静一些的女孩和细心的男孩,则喜好挽着小篮,背着小筐,带着小镰小铲,在半沙的土地上,专找草芽草根剜着玩。走一处,挖一处,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不需半日,各色各样的草芽草根就装满了竹篮荆筐。养猪养羊的人家,这些新鲜玩艺儿还可给猪羊增添一点美味儿。
110、 伴随着杏树桃树的花开花落,嫩绿的叶芽缀满枝头。这是孩子们寻找小杏树小桃树最好的时候。在杏树桃树底下,在林间小道上,时常有状如大豆芽的小杏小桃苗,冲破干硬的地面,露出头来。开始,只是粗敦敦似倒置的鱼钩形的或嫩绿或浅红的芽,几天后,便见绽开的带着绛色果衣的乳白叶瓣。再过几日,叶瓣变绿,从叶心长出新的叶芽。发现露芽,立即用小铁锹连同基土一并掘出,小心翼翼地码在小筐里,然后移植到院子里的某个角落。
111、 使用建议:本文可与朱自清的《春》进行比较阅读。《春》侧重于绘景,本文侧重于记趣。前者以描写为主,后者以记叙为主,可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12、 1.同是写春,你发现本文与朱自清的散文《春》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113、 2.第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总是悄然而至的”?
114、 教材分析:
115、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描绘出了一幅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作者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116、 学习目标:
117、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118、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19、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20、 教学重、难点:
121、 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122、 学情分析:
123、 学生仍较多地沿袭了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是本课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
124、 课时安排:二课时
125、 课前准备:
126、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127、 教学过程:
128、 第一课时
129、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30、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
131、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132、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33、 读准下列加点的词语
134、 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应和(hè) 嘹亮(liáo)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báo) 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 静默(mò) 抖擞(sǒu)
135、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晕(yùn) 巢(cháo)
136、 词语教学:学习“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137、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138、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139、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140、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141、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142、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143、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44、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145、 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46、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请用简洁的语言,尽量完整的说出本文的行文脉络。
147、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师笔下春天的主要内容。
148、 勾勒轮廓
149、 春草图——草报春
150、 春花图——花争春
151、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152、 春雨图——雨润春
153、 迎春图——人迎春
154、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55、 [问题探究] [问题组]
156、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157、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158、 c、读一读,读出情。
159、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160、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161、 [明确]
162、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163、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164、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春天是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165、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166、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167、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168、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169、 五、课堂总结。
170、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171、 六、布置作业。
172、 ①掌握字词。
173、 ②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174、 第二课时
175、 一、复习提问。
176、 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77、 1.听写生字词;
178、 2.背诵1-5段;
179、 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180、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81、 问题组:
182、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183、 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184、 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
185、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186、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187、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188、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189、 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拨启发,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学生说不全就再读相关语段,再体会,再尝试表达。
190、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191、 学生不懂词句举例:
192、 ①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193、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194、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195、 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196、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197、 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198、 (注意: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
199、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200、 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201、 三、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202、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互相交流。
203、 景物描写训练:
204、 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205、 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
206、 交流创作: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
207、 四、课堂总结。
208、 [教师小结]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209、 〔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本文所得〕
210、 引导学生从形式(词语的积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点)到内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进行归纳
211、 五、布置作业。
212、 《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213、 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214、 文章以诗一样的语言对春天的景物进行了细腻而丰富地描写,其中有很多精妙之处,我们大家一起来品评。
215、 讨论方式:分学习小组讨论。
216、 一组:春草 二组:春花 三组:春风 四组:春雨 五组:迎春 六组:赞春
217、 友情提示:对语言的品味欣赏是多角度的,可从修辞的角度、词句的精妙之处、描写的角度(
218、 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描写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也可以从自己的阅受来欣赏
219、 学法指导:细心品读——独立思考——圈点勾画——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220、 ⑴ 学生品读交流,教师点拨。 ⑵ 师生互动交流,评点妙处。
221、 【教材分析】
222、 七年级(上)教材的前两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写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进行了理想教育。《春》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以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读和感悟,对好的词要积累和运用,好的句子会欣赏和仿写。
223、 【教学目标】
224、 1、知识与能力:
225、 ⑴ 了解作者简历。
226、 ⑵ 欣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27、 ⑶ 培养学生对春的感受能力。
228、 2、过程和方法:
229、 ⑴ 诵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230、 ⑵ 结合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231、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32、 ⑴ 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233、 ⑵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34、 【教学重点】
235、 1、整体感知课文,重点把握课文五幅画面的具体描绘。
236、 2、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237、 3、体会文章的情感美、语言美。
238、 【教学难点】
239、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会作者的语言美。
240、 【教学流程】
241、 设境切入──读中探究──说中升华──小结、作业。
242、 【教学过程】
243、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境切入
244、 1、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色。学生看多媒体展示,看到什么景物?这是什么季节?
245、 2、学生介绍作者,老师补充。 1、学生看展示。2、学生说看到什么,是什么季节。
246、 3、学生介绍作者。并让学生告诉大家是怎么搜集到的,让学生学习搜集的方法。 1、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47、 读中理解
248、 1、教师配乐背诵《春》,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默读。
249、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的语气,并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50、 3、合作、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生字词。
251、 4、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52、 5、思考:《春》描绘了哪几幅图?用概括性的语言回答?(若学生对第一个问题不能回答,就把问题缩小“请同学们找出描绘春天景色的句子”然后再引导用三个字归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分别展示这几幅图的课件。
253、 6、请同学们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254、 引导学生归纳并明确:盼春──绘春──赞春
255、 1、学生认真听背诵。
256、 2、学生自由读,并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257、 3、学生纷纷说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师生共同释疑。
258、 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59、 5、学生合作交流,最后推荐代表回答。看课件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60、 6、学生快速看书并归纳回答,作好笔记。
261、 a、因为这篇散文要求学生背诵,老师一开始就能熟练而有感情地背诵能使学生喜欢,并也用心去完成。
262、 b、对生字词的理解是靠学生自主学习,互助解决。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263、 c、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整体感知的能力。
264、 d、培养学生作笔记的习惯
265、 读中探究
266、 1、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估计学生会找出一些修辞句式,老师可见机点拨,完成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不同的语段来分析。
267、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可否将“粉的像霞”一句放在前,因为杏花在桃花前开?
268、 a、学生纷纷去试着读,并选出自己喜欢的语段。
269、 b、学生讨论,大胆质疑。 1、让学生去发现问题。2、让学生敢于质疑。
270、 说中升华
271、 1、齐读课文,结合课文来说这课你学到些什么?
272、 2、请同学们用本文所用的修辞选一至二样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如以“春天像……,像……,像……”或“……像……”等句式。不用这些句式,只要能用上相应的修辞手法也行。
273、 3、本文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描绘《春》的佳作,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绘春的诗文呢?说出来我们共享吧!
274、 a、学生说。(可能学生会说出描写的作用、写作特点、修辞的运用、语言的特点等)
275、 b、学生先写在笔记本上再说。
276、 c、学生说出有关描绘春的诗文。
277、 (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
278、 1、由读到说,把知识内化。
279、 2、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280、 小结作业
281、 1、学生小结,老师补充。明确:本文作者通过对春的描绘,使我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同时,我们还学会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到优美的语言。
282、 2、作业:① 摘抄好词好句。② 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③ 搜集有关朱自清的名篇及描绘春的诗文,抄在笔记本上。
283、 学生从文章内容、艺术特点、修辞手法等方面归纳小结,教师整合、补充,教给学生归纳的方法。
284、 1、教给学生归纳课文的方法。
285、 2、培养积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286、 【教学反思】
287、 点评:这是德耀中学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参赛教学设计。此设计有对课文的把握,有教材分析,明确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按新课程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把教学流程设计为设境切入、读中探究、说中升华、小结作业,也是符合课文教学实际的;教学过程用表格的形式,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较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我觉得,教师的范背、以语言为训练重点、加强朗读、重视积累是此设计的亮点所在。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是教材的分析不到位;二是三维目标确立,需要整合和聚焦;三是教和学的思路还不够明晰,应该和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学生的阅读思维一致;四是对文章的情感和想象应更加重视。
288、 教学目标 :
289、 一 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290、 二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
291、 三 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292、 四 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293、 教学设想:
294、 一 安排两课时。
295、 二 以文中春草图为重点,经过老师对春草图的示范讲解和分析,学习春花、春雨图时,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尾一段的三个比喻句是深化题旨、寓意深刻的一部分,是本文的难点。
296、 本文宜多读少讲。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之外,其他可以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本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97、 第一课时
298、 教学要点:
299、 一 反复朗读课文,弄清全文的段落结构,熟悉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幅画面。
300、 二 精讲“春花图”。引导学生阅读、书面分析“春草图”。略讲“春风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01、 三 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302、 教学步骤 :
303、 一 检查预习引入新课。由学生领读生字拼音:润 嫩 眨 晕 酿 巢 脆 蓑 笠
304、 二 导入 新课:
305、 用唐诗导入 课文,即创造了课堂讲读的意境,又激发了学生的感情。至使课堂活跃起来……
306、 师:朱自清先生以什么心情去迎接春天?
307、 (用叠句、短语)
308、 生:喜悦、渴望心情、板书(盼春)追问:
309、 (望春)、(迎春)、(等春)
310、 师: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对春天进行了怎样的赞美?
311、 生:比喻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象小姑娘、象健壮的青年。
312、 师:(板书:赞美)追问:颂春、绘春、赞春,本文重点描绘了春天哪些美丽的景色?
313、 生:春草、春花、春雨、春风、迎春五幅美丽的画图。
314、 师:总写:采用排比修辞法:山上,林木抽芽,山草变绿;河里,冰雪融化,春水溶溶,天空,春日暖融融。作者以远、近、高、低不同角度观察、写景,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山、春水、春日。春天多么可爱啊!
315、 三 指导学习课文。
316、 1.教师范读《春》,范读前提出思考题:这篇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小结:第一段,从“盼望着……脚步近了。”写久盼春天的来临。第二段,从“一切……有的是希望。”写春到人间的各种景象。第三段,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我们上前去。”热情地赞颂春天。
317、 2.齐读第一段课文。
318、 师:文章的开头写得很好,体会体会好在什么地方?
319、 学生议论,教师追问:一般人写文章总是爱抽象地简单地说:“春天快来了”或“渴望已久的春天终于要来了!”试比较课文开头的句子,哪句写得好呢?
320、 学生议论,回答。
321、 教师补充:开头一句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东风来了”,“东风”借指春风,它是春天的报讯者,“脚步近了”把春天比拟作人。从盼望到感到春风来了,到仿佛听到春天的脚步声,步步逼近,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另外,开头短短一句还做到了落笔紧扣题旨,点明了春的到来。从文章的结构上来看,有总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五幅春景图的描绘是这句话的具体表现。这样的开头值得我们学习。
322、 3.生:朗读课文第2小节。
323、 师:这节写的什么?
324、 生: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的总写。
325、 师:是用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呢?是用“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来表现的。“一切”是指的万物,对大自然的总观。“睡醒”“张开了眼”是比喻,也是拟人。这个句子十分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一词又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语言多么清新,比喻多么贴切。
326、 师:“一切”这是泛指整个自然界,接下去写了些什么?
327、 生:写了自然界中最大的、引人注目的山、水、太阳。
328、 师:春天的山、水、太阳又有什么特征?课文用什么词来写它们的呢?
329、 生:山用“朗润”,表示明朗、润译。因为春天来了,春草出土,树叶翠绿,所以山是朗润的。
330、 师:“水”又为什么用“涨”来说明呢?
331、 生:因为冬天常用“水瘦天寒”来形容,到了春天,冰雪融化,春雨落地,它们汇入江河,水不是“涨起来了”吗?
332、 师:“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呢?
333、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阳光由冬天的斜射慢慢变为直射,大地上的气温开始升高,仿佛太阳离人间近了,亲昵地向人们靠近了,连模样也看得更加清楚了。可见用“朗润”“涨”“红”三个词语描绘春天的山、水、太阳的特点是再精确不过了。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精确运用词语来表现事物的特征。以上这几个句子只不过给春天的景色勾画了一个轮廓,也只不过为下面五幅春景图着点底色。对于春天各种景象的描绘,还是下面的春景图。
334、 师:看看第3节到第二段末,作者一共描绘了几幅春景图呢?
335、 学生阅读,讨论。
336、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337、 生:读“春草图”。
338、 师:春天来了,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呢?
339、 生:“偷偷”这个状语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中,不声不响地生长的动态。用“钻”而不用“长”,使人产生小草破土而出的形象,而且也显示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嫩嫩”写出了初生小草的鲜嫩可爱,“绿绿的”写出了小草悦目的色彩。它们都是草的后置定语。作者不靠华丽的词藻和人工的粉饰,而是用常用的极普通的词语恰到好处地把小草写活了,突出了春天的特征。我们写作时也不要堆砌华丽的词藻,用词既要鲜明生动,又要朴实、精当。
340、 师:这节第一句写了小草的嫩和绿,第二句写了草的什么呢?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
341、 生:“多。”
342、 师:“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说明草很多。但是,如果这样写:“园子里,田野里,瞧去绿茵茵的全是草。”你们说好不好?
343、 学生议论,小结:这个句子单独地看还是好的,但是在课文里就不大好了,因为前面一句已有“小草”“绿绿的”两个词语,“绿茵茵的全是草”,用词就重复了。原句用“一大片一大片”修饰“满是的”,虽然有园子里、田野里全是草的意思,但这草不是连成一片的,中间可能还有树木、小路、田地间杂着,因此说“一大片一大片”,比说全是绿草确切。
344、 师:多么惹人喜爱的小草啊!它招来了许多人。这里作者写了一系列人的动作。哪些动作呢?
345、 生:坐、躺、滚、踢、跑、捉。
346、 师:从这些动作,你们可以想象得出,到草地上来的是些什么人?
347、 生:是孩子。
348、 师:这是作者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在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的。写儿童的活动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而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气。结尾一句“风轻悄悄的”这是借风衬草。
349、 师:这句与上下文有联系吗?指出:照应了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写风伏笔。从这两处可以看出文章结构的严谨。
350、 师:请一名女同学朗读春草图。
351、 生:默读课文第4节,参照小黑板上的提示,作分析“春花图”的准备。
352、 师:出示小黑板。
353、 师: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有顺序地描绘这幅春花图的?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确,哪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表现出早春的季节特征的?
354、 课堂书面作业 :《一幅百花争妍,蜂忙蝶舞的春花图》要求学生写400字分析短文。(学生作业 附后)
355、 师:请男女同学各一名上讲台读对春花图进行分析的短文,其余同学要作扼要记录,自由发言,指出他们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确,分析得中肯,哪些地方不够。作者自己补充修正。
356、 个人阅读第5节,再指名有表情地朗读,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议论。
357、 教师提示议题:这节写春风。风是无形的,肉眼看不到,手碰不着。但平日我们却能够感觉到风的强弱大小,这就要借助其他的事物。请大家议议,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
358、 学生阅读、议论后指出:作者首先用了一个比喻,直接写春风的柔和,接着第二句写各种气味:“泥土的气息”,“春草味儿”,“花的香”,它们都是通过春风徐徐送入人们鼻里,使人直接感觉到春风的和煦。三四两句写声音:鸟鸣、流水、短笛声随风应和,在耳边鸣响。
359、 师:作者借助的这些事物中哪一种写得最详细呢?
360、 生:小鸟的鸣声写得最详细。
361、 师:用哪些词语写的呢?
362、 生:用“呼朋引伴地卖弄”,形象地写出鸟儿们活泼、愉快的情态,用“清脆”、“婉转”描写鸟鸣声的动听、悦耳。作者就这样借助于各种气味、各种音响来表现春风柔和的特点和它给人以愉快的感觉。
363、 教师补充:“吹面不寒杨柳风”,请看课文注解,现把志南和尚整首诗抄给大家。
364、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365、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66、 四 课堂巩固练习:
367、 1.默字:润、霞、眨、酿、巢、晕、蓑、笠。
368、 2.解词:欣欣然、酝酿、繁花、呼朋引伴、卖弄、婉转、朗润、润湿。(答案见课文注解)
369、 五 课外作业 。
370、 背诵第1-5节课文。
371、 第二课时
372、 教学要点:
373、 一 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在上一课分析的基础上,书面分析“春雨图”,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作者描写的各种雨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略讲“迎春图”。
374、 二 理解结尾一段的深刻含义;学习本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通过对各种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季节的特征,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375、 教学步骤 :
376、 一 检查课外作业 :
377、 1.背诵课文第1-5小节,先由两人背诵,然后全班齐背一次。
378、 2.指名学生读出写草的句子,并说说怎样写出春草的特征。
379、 生:齐读第6节,要求学生书面完成《我对春草图的分析》(400—500字)。
380、 请两名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教师听后小结:从哪些材料可以看出作者写乡村雨景是经过精心构思的?如撑着伞慢慢走在田间小路和小河石桥上的行人,披蓑戴笠的不误农时冒雨耕作的农夫,稀疏地在雨中静默着的村舍。这是一幅多么迷人,浓淡相间的村舍农田山水画啊!它的重点是写春雨的滋润。(学生作业 附后)
381、 生:读第7节。
382、 师:前几幅是写景物,这幅写的什么?明确:写人,画出一幅人们迎春的图画。写天上的风筝到地下的孩子。从孩子又写到成人(从小到老),从城市写到农村。所有的人都出来迎接春天了。作者用哪些词句写人们迎春的心情?归纳:“舒活”“抖擞”两词的重叠,反映了人们度过寒冬,纷纷从房舍里走出来,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各做各的事”,又反映了勤劳的人们正利用大好春光创建自己美好生活的积极奋发的精神,绘出了人勤春早的生气勃勃的景象。“一年之计在于春”写春天激励着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建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83、 生:齐读本节课文。
384、 女生:齐读第三段。
385、 师:结尾三个比喻句的意思懂了吗?开始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呢?
386、 生:这个比喻点明了春刚降临人间,是新生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突出了春天的“新”和她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387、 师: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花枝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
388、 读课文注解。小结: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突出了春天的“美”。
389、 师:为什么又比作“健壮的青年”?
390、 生答,教师补充:这是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样有着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进的,它激励着人们向前走。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强”的特性,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主题。
391、 师: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以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学习。
392、 主题思想:本文作者描绘了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歌颂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努力,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
393、 五 课外作业 。
394、 1.朗读并背诵全篇课文。
395、 2.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校园秋色》。
396、 附:春花图分析(学生作业 一)
397、 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佳作。其中所描写的“春花”更给人以清新、美丽、充满生气的感觉。
398、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是作者描写春花中的一句,它仿佛使读者的眼前浮现出春花“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情景。然后,作者又把各种花儿的颜色写得鲜艳夺目,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在那些花儿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还不时地散发着阵阵扑鼻的香味。“闭了眼”,满树的花儿不见了,变成了蜜桃、银杏、黄梨。似乎人们正在品尝着这些甜美的果实。是的,有瑰丽的春花,才有丰硕的秋实,联想是多么的自然啊!这里,作者指出了一个真理:春天花团锦簇意味着秋天果实累累。
399、 紧接着,作者又描写了那些忙忙碌碌地工作着的蜜峰,色彩斑斓、上下翻飞的戏蝶。刹那间,静景在作者灵巧的笔下动了起来。蜂忙蝶舞,这不是也在突出春花那绚丽的丰姿吗?树上百花压枝低,地上野花铺满地。许许多多的无名野花,竞相开放,点缀着碧绿的草地,像清澈明亮的眼睛,像夏夜闪烁的群星。这些令人陶醉的景色,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地写,而是用“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些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朴素而又真实地写出了充满生气的春天是多么可爱啊。
400、 附:我对春雨图的分析(学生作业 二)
401、 “雨是最寻常的”,作者一开头就道出了这个自然界不可改变的规律。“可别恼”,告诉人们,虽然春雨一下就是三两天,但并不让人讨厌。接着,作者用“牛毛”“花针”“细丝”几个形象的比喻,写出春雨美丽的姿态和毛毛细雨的特点:它不像夏天雷雨那样气势磅礴,而是像牛毛一样密,像花针一样细,像细丝一样柔,轻轻地向大地飞洒。春雨确实如此,人们不禁要赞叹作者仔细的观察与优美的语言。接下去,作者把透过细雨看房屋的景象,通过“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逼真地写了出来。春雨不像夏天的大雨点砸在瓦上啪啪响,而是像烟囱里冒出的白烟在屋顶缭绕,这是多么逼真啊!然后,作者用“绿得发亮”和“逼你的眼”两个词组,把小草和树叶被雨水洗去灰尘后翠绿生光的样子,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作者所写的白天雨景,像一幅图画展示在读者面前,让人读了心情舒畅,而他写的夜晚则给人另一种感觉,那就是:安详宁静。夜晚,“一点点黄晕的光”把灯光在雨雾遮掩下朦胧可见的景象描写了出来。接着,又写那活动在春雨中的人;农村那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弯曲的石桥边,有行路的人。在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突出了农夫在大好季节的紧张耕作情况。农民们多么辛苦,但是,他们爱春,更爱春雨,他们不愿浪费这宝贵的春光。作者通过春雨的描写,热情地讴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实干精神。这是一幅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画,它使读者似乎觉得身临其境,置身于画中。作者把那连绵的春雨,温暖的灯光,春雨中活动着的人们以及那恬静的春夜等等,都刻划得入木三分。读后,使人们更爱那美好的春光,并且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402、 十四、春(第一课时)
403、 目标预设:
404、 理清文章思路,尤其能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405、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406、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事物的方法。
407、 教学重点难点:
408、 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409、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事物的方法。
410、 教学准备:
411、 借助资料,了解朱自清。
41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413、 准备水彩笔及纸。
414、 多媒体教学课件。
415、 预习导学(多媒体显示):
416、 根据拼音写汉字
417、 (1)yùn niàng( ) (2)wǎn( )转
418、 (3)披suō( )戴lì( ) (4)liáo亮( )
419、 填空:
420、 (1)《春》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力作有《 》、《 》。
421、 (2)“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__________的《 》,意思是____________。
422、 教学过程():
423、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424、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充满希望,春天诗情画意。因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视春天为笔下宠儿,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那么,想问一下同学们,如果让你写春天,你会抓住春天的哪些特征来写呢?(生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是如何来写春天的。
425、 二、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426、 《春》第一教时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427、 教师配乐范读(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
428、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429、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430、 (2)作者抓住了春天哪些富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构成一幅幅春天的画面?
431、 (3)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例句加以说明。
432、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相机出示)
433、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434、 要求:读出感情,正确把握语调、语气。
435、 指名读,把自己喜欢或者感觉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多媒体配乐、配画面)
436、 其他同学点评。
437、 《春》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438、 三、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439、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散文,但更像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首春的赞歌,这离不开他的观察,你是否也能想象一下你眼中的春天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先用你的水彩笔画在纸上,然后,根据你画面的内容,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练笔,看谁又快又好!
440、 四、布置作业
441、 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整理在笔记本上。
442、 背诵《春》
443、 《春》第一教时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444、 《春》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445、 教材分析
446、 《春》是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的作品。本文结构严谨,意境优美,语言诗化,情感细腻。全文以盼春绘春赞春为主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使万物充满生机、给人们带来新的、美好的希望,给人们带来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447、 教学理念
448、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并且将这一目标贯穿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在56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中,第一条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本文《春》意境优美,语言诗化,情感细腻,是很好得朗读教材。所以,出于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和文章的语言文字,本课时将朗读作为最主要的学习目标,就是说,要通过朗读训练,去体会作者渗透在语言文字中丰富情感,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美妙春天,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安排上,我从句到段再到篇,重点是指导好重点句子的朗读。
449、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文章都包含着丰富而浓厚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多种体验,去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春》中,作者用诗般的语言,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文中意境优美,物象丰富,特别是在具体的景物描写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所以在指导朗读时,较多的运用情景创设、联想等方法来引导学生的体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各类作品,也正是在想帮助学生感受并激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50、 《新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在课前安排了收集资料的环节。在指导句子朗读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自主学习;在指导段落朗读时,安排合作学习中,也请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这样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51、 难点困惑
452、 1、散文《春》,语言诗化、情感细腻,就本班学生的实际来看,在体会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故本课存在一定的尝试性。
453、 2、因本文是第十二册的教材,又因为本人对新课标的认识还在学习状态,故在教学设计上还又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恳请指导。
454、 教学目标
455、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56、 2、体味语言文字,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
457、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春天所富有的美丽、生机与希望。
458、 课前准备
459、 1、预习课文,学会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460、 2、每人收集至少一件有关春天的作品。
461、 教学流程
462、 一、创境激情,整体感知
463、 二、自主探究,尝试朗读
464、 三、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465、 四、回顾小结,体会感情
466、 教学过程
467、 课前播放风光片。
468、 一、创境激情,整体感知
469、 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春的作品: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我看到你们都已收集了关于春天的作品,下面,就来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交流)
470、 师:我很高兴,因为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作品,实在很不错。的确,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都怀有丰富、美好的情感。所以,许多人都喜欢用艺术去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刚才的许多作品,就是说明。在我们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也写了一篇题为《春》的散文(板书课题),知道作家是谁么?(回答)有谁了解他?那今天课后,我们的新任务就是去查找有关朱自清的资料。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春》。
471、 2、指导多音字:师:我想,同学们都以预习了课文,我先来考考你们。完成《作业本》第二题。
472、 3、听录音:师:同学们,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听课文。比如,边看课文边听,或看屏幕听,也可以闭上眼睛边想边听。
473、 二、自主探究,尝试朗读
474、 指导读句子:师范读一句,学生评议。
475、 师:你想读么?好,那你就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好好地读读,尽你可能读得最好。
476、 学生交流读,师生全班评议。(有针对性得做好重点句子的指导,指导时,随即指导部分字词,必要时借助生活、情感等体验来帮助,以取得认识和情感上的一致和共鸣。)
477、 三、合作探究,情感朗读
478、 1、初步理解内容安排:师:你们读的真美,我还想听。你们还想读么?好,不过,现在我们要一段段地读了。请看银幕,这是本文的结构图,你能说说这些内容分别在哪些自然段么?学生找、回答。
479、 2、分组试读,合作探究:师:现在,我们就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了。我们要组成七个组,分别是盼春组、春草组、春花组、春风组、春雨组、春人组。5分钟准备之后呢,请小组展示,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小组代表个人读,最好能有一些有创意的变化。一定要努力,我们要比比哪个组最出色!
480、 学生交流,全班评议:师:一个要求,在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仔细听,过会儿,要进行评比。
481、 重点体会赞春,理解春天的生机、美丽和力量:师:你们观察一下,着三句话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482、 四、回顾小结,体会情感
483、 1、大胆地谈:读到现在,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484、 2、表达情感:现在,请你跟春天说几话吧!
485、 课后反思
486、 主要特点:
487、 教学理念:充分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88、 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作品,课后再去收集作者的材料;读句子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段落时,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小组特色;评议时,学生评老师,学生评学生等等环节的设计,正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89、 教学设计:抓住朗读这一条主线,层层展开,步步深入。
490、 课前欣赏风光片,得到感官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拨动;在具体的朗读训练时,由听到评,再读再评。先听,即输入一些技巧性的处理方法;评评老师,即在听的基础上思考、领悟;再自由读、合作读,就将自己所领悟和感受的输出;最后再评,通过讨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在朗读训练时,从句到段的安排比较合理。
491、 最大的成功
492、 课前收集:充分发挥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也为课堂创造了一个愉悦、优美的氛围。
493、 合作朗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创造空间。无论是小组的组合,还是组内的分工,或是组间的展示交流,都极大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合作能力。
494、 出现的问题
495、 突发事件处理欠科学。在合作学习分组时,春花组无人参与,教师将其闲置处理,,着无疑不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若教师能主动填补空缺参与其中,效果会更好。
496、 合作学习应给学生更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课上,学生应没有深入明确合作的要求,导致了过多注重表演,轻视了朗读训练。这样,就本课的教学要求来看,降低了合作探究的价值。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